图为清代五彩蹴鞠图高足碗,高18.5厘米,口径20厘米。碗敞口,高足。外壁绘有一组童子进行蹴鞠活动的画面,间一儿童正甩动双臂欲抬腿踢球,另一位作接球状,旁边有五位伙伴在观看。画面把一群孩童正在玩儿蹴鞠的情景刻画的惟妙惟肖,充满了童趣。
此件藏品现藏于体育博物馆。
知识链接
蹴鞠cùjū是古代汉族民间甚至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,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,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它民族,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。
蹴鞠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,蹴是用脚踢的意思,而鞠就是球。蹴鞠可以强身健体。这项运动最初被当做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。据史书记载,西汉时期的大将军霍去病远征塞外,他命士兵踏鞠,以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,在这里踏鞠指的就是蹴鞠。汉末年,曹操在南征北伐之余,仍然不忘蹴鞠。隋唐以后,蹴鞠逐渐演变成一种游戏,其娱乐性质越越明显,到了宋代,蹴鞠运动发展到高峰。据专家介绍,蹴鞠用的球早期是实心的,很重,不易踢高。到了唐代,出现了充气的空心球,这样一,蹴鞠就有了更多的踢法,增加了玩儿的乐趣。
那么古人蹴鞠,都有哪些玩法呢。宋代的蹴鞠主要有两种踢法一种设有球门,球门通常设在场地,立两根数丈高的竹竿,竿上结网,形成一个直径为一尺左右的洞,这就相当于球门,比赛时,双方队员分列球门两边,拼抢踢球,将球踢进球洞的一方得分。后,这项比赛演变为在场地两侧设球门,将球踢入对方球门的一方得分。
宋代蹴鞠沙盘,球门高达10米
宋代流行的另一种蹴鞠踢法则不带球门,以表现个人技巧为主,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。白打则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。白打不受场地限制,可以是单人表演,也可以是两三人,甚至十多人同表演,主要比的是花样和技巧,表演除了用脚踢以外,头肩臂胸膝等部位都可以接球。动作多样,灵活有趣。
古人进行蹴鞠活动,往往是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。此时,古人有禁烟火,吃冷食的俗。玩蹴鞠和荡秋千可以消除寒食的积滞,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。